我最最亲爱的母亲刘缘子,2020年4月9日在睡梦中安详地驾鹤西去了,享寿一百零一岁五个月零一天。
遵照她生前的意愿,不举办葬礼和追悼会,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做研究,以完成她身后继续为科学事业燃尽最后烛光的祈愿。待新冠疫情结束,我们再欢聚一堂,庆祝她的百年风华七彩人生。
母亲是西南联大1943届毕业生、翻译家、作家、教师、编辑、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华府分会长青会员、华府半杯清茶社资深会员、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和华美老年协会义工。
自左至右:妹妹满子、缘子、二姐星子、大姐端子、甥女郑行
母亲1918年11月8日生于浙江杭州。她的父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、教育家、文学史家、诗人、复旦大学校歌的歌词作者刘大白。然而她命运多舛,不幸幼年失母,少年丧父,被迫在七、八所小学和中学之间辗转求学。抗战时期更是避难漂泊多地,借读于之江大学和云南大学。最终在1939年如愿以偿考入西南联大外国语言文学系,主修英国文学,兼修法语和日语。五十年代又师从三位俄国教师专修俄语。母亲的前半生荆棘满途,青年时代倍受流离与战乱之苦难,中年时代饱尝精神与肉体之摧残。然而她坚强地活下来了。
在纪念西南联大的讲座上与袁崇礼校友(左1)一起见证历史。中为主讲人路阳博士
七十年代末母亲在花甲之年枯木逢春,终于得以当年在西南联大汲取的治学精神和四门外语的专长,勤奋教学,编辑杂志,笔耕文坛。她历任天津教育学院教师、天津外国语学院专刊《文化译丛》资深编辑。她还参与了百科全书的翻译,出版了包括房龙的名著《人类的故事》、《在亚洲热带》和《补考及格了》等在内的多部译作,并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翻译及中文原创作品。
母亲一生钟情文学和旅行,多年来走遍祖国锦绣河山。国门开放后,她更是周游了亚洲、欧洲和南北美洲大陆的二十多个国家。她多次参加义工朋友组织的“中华行”、“欧洲旅”、“逍遥游”,直至九旬高龄。每到一地,她还常以自己渊博的世界文学历史知识为同行者们做“义务导游”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她七十岁退休来美后的卅年间,一直坚持不懈地从事义务工作:在火车站为旅客提供咨询,在康复中心陪伴病人,在老年公寓担任英文翻译、华裔居民代表和图书馆管理员,……
她做得最多的当然是自己的拿手本行:在多个社区和老年中心教授中英文。经常是每周五日授课,学生多到难以计数,堪称桃李遍华府。
一辈子以“凡事亲力亲为”为骄傲的母亲,在九十七岁高龄才终于被说服接受护工的照顾,也加入了“家园成人日间护理中心”。即使在那里,她也经常为其他老人答疑解惑,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日里还念念不忘辅导护工的英文,……
就在数月前,她还参加了一生钟爱的文化活动,在为她庆生的聚会上与北大清华校友们共度欢乐时光。
就在辞世的前晚,她还在叮咛亲友“现在外边有‘流行性病毒’的传播,千万好好在家呆着别出门。”
就在往生的当天,她还胃口大开,自己动手吃了一盘营养丰盛的早餐。
母亲的百年人生,活的健康,活的充实,活的潇洒。常有人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?
在我看来:
就是她“不吃补品、偏嗜红烧肉、每日手不释卷”的养生要诀。
也是她“热爱生活、热爱文化、热爱事业”的三爱精神。
还是她“知足常乐、自得其乐、助人为乐”的三乐主义。
更是她对“给予比获取更快乐”人生哲学的身体力行。
每当有人感谢她做义工常年付出时,她总是微笑着说“其实做义工不是付出,而是收获。我应该感谢这些做义工的机会,让我这个老太婆觉得,活到这么老了依然还有点用处。”
让我们向这位睿智的老人家学习,让人生的路不仅越走越长,而且越走越宽。
让我们与她共同举杯,让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精彩!
亲爱的妈妈,我知道您最喜欢旅行。相信这次的上路,您会如同以往一样,一路缓缓地行走,一路细细地观景,一路频频地回首您生命中的千番景致,万般美好。
亲爱的妈妈,您一路走好! 您唯一的女儿:嫄嫄 2020年4月9日午夜
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