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(0)

《美国华视讯》 安徽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“双轮驱动”,大胆探索、先行先试,形成了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、产业成果、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。据省科技厅统计,截至2020年底,自创区以占全省16.8%的土地面积和26%的人口创造了全省41.1%的经济总量,集聚了全省55.6%的高新技术企业,产生了全省64.4%的专利授权。

推进中德合作,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合肥

构建成果转化体系,科技成果显著增长。
        抓平台、促策源。截至2020年底,自创区已建设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152家,占全省72.4%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5720件,占全省56.7%,其中2020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167件。抓市场、促落地。安徽创新馆建成使用,安徽科技大市场鸣锣开市,成功举办首届中国(安徽)科交会,共发布科技成果1043项,集中展示科技成果487件,云签约项目金融282亿元。2020年,自创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50.6亿元、同比增长22%,占全省60.7%;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62.3亿元、同比增长36.5%,占全省49.7%,连续4年实现“进大于出”。抓开放、促共享。积极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G60科创走廊建设,引入海康威视、新华三、华云数据、三花控股等一批知名企业。持续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,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、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项目相继落地。

科大国盾量子科技

构建人才发展体系,创新创业活力迸发。
       自创区坚持人才优先主战略,加快建设多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。持续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,累计支持125个人才团队落户自创区,支持资金达6.98亿元,分别占全省的46%、49%。在全国率先探索“人才团队 科技成果 政府参股 股权激励”的模式,赋予领军人才充分自主权,支持开发园区、企业面向国内外引进领军人才、高端人才。目前,自创区已建院士工作站29家,柔性引进院士人数200人次,分别占全省的46.7%、56.3%,拥有量子“GDP”、“哈佛八剑客”等最尖端的高层次人才。

突出企业创新主体,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
        2020年,自创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8家、在孵企业超过3500家,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03家、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;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4763家,占全省55.6%;皖仪科技、国盾量子、科威尔电源等7家企业在科创板挂牌上市。强化产业技术创新。自创区在量子科技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、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领域,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领跑。相继研发出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“本源司南”、中国第一块30μm柔性可折叠玻璃、高性能77GHz毫米波芯片等重大创新产品。坚持“科创 产业”融合。自创区三市一手抓传统产业赋能升级,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。“芯屏器合”“集终生智”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。合肥、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,成为产业战略高地。蚌埠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加快壮大。2020年,合芜蚌高新区工业总产值、营业收入分别占全省高新区的65.7%、68%。

构建区域创新体系,科技改革成果丰硕。
        自创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先行先试,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、科技类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改革、支持创新创业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。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国有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、中小高企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、股权激励与技术入股延期纳税、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转让所得税优惠以及创投企业70%投资税前扣除等多项中央试点、全国领先的创新政策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自创区共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试点200余项,其中国家层面出台政策70余项,省级层面出台政策60余项,市级层面出台政策80余项,已形成覆盖创新要素全链条的政策体系。


这篇文章有帮助吗?

点击星标评分!

平均评分 0 / 5. 投票数: 0

到目前为止没有投票! 抢先点评此帖子。

加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